微丸制剂
微丸是指直径为0.5~1.5 mm之间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可压制成片剂,或者填充如胶囊中,也可制作成其他制剂。微丸属于多单元剂型,一般单次给药的药量为若干小丸构成,因此它比其他口服制剂更具优势:可使其尽快被胃排空而不受病人饮食状况的影响,并可减小胃排空速率对微丸在胃肠道上端的滞留时间的影响,从而减小个体内和个体间血药浓度的差异。小剂量单元中药物的均匀分散可减少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及其可能对胃黏膜产生的刺激;并且可提高药物的吸收,减小血药峰浓度的波动。此外,缓控释微丸的释药规律较片剂重现性好,个别微丸并不会严重影响制剂的释药行为,并可将不同释药速率的微丸按比例装成胶囊,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已上市的微丸制剂
微丸主要应用在缓控释制剂中,按照其释放速度可以划分为:缓控释微丸、速释微丸和控释微丸。而缓控释微丸根据其结构又可分为膜控性微丸和骨架型微丸两种。目前基于微丸的制剂产品多以胶囊剂居多,如伪麻黄碱/氯苯那敏胶囊(康泰克)、布洛芬胶囊(芬必得)等。
虽然微丸压制片剂工艺难度较大,但也具有诸如体积比胶囊小更易吞服,压片后被刻痕、可分剂量使用,更具剂量灵活性等独特优势,对治疗指数较小,剂量需要随时调整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马西平、托吡酯等,已上市的微丸片剂还有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埃索美拉唑镁缓释胶囊、兰索拉唑速效口崩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琥珀酸索利那新口腔崩解片、阿莫西林脉冲片等。
微丸的制备工艺有多种,一般是先制备含药丸芯,再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薄膜包衣,通过膜的厚度或微丸增重的方法来控制其溶出速率,达到缓控释目的。含药丸芯的制备有2种方法,一是将药物和辅料通过某种方法混合制备成含药微丸;二是对空白丸芯上药。当药物剂量较大时可选择前者,剂量较小时可选择后者。本文主要介绍第二种方法中所用的空白丸芯。
微丸空白丸芯
空白丸芯是制备理想微丸的关键性变量,空白丸芯应该满足以下要求: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圆整光滑;低脆碎度和高硬度;堆密度大;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润湿性,适于后续的上药或包衣操作。对于用于压片的丸芯,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弹性,能够满足压片时的形变要求,且压片后其弹性复原对包衣膜的影响小,能保证包衣膜的完整性。
市场上成熟的空白丸芯,诸如蔗糖丸芯、微晶纤维素丸芯等都具有理想的物理性能,适于上药、包衣、压片等操作。其中微晶纤维素被称为成球促进剂,有着良好的流变性质,不仅使物料具有塑性,而且起粘合作用,压制的微丸片剂硬度较高,是制备微丸最广泛的辅料。
丸芯的粒径直接影响压片物料的可压性,进而影响微丸的压缩性能和压片后药物的释放;丸芯的孔隙率,对微丸的压片行为和释药特性也有显著影响。因而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需要对此多加对比研究,选择合适的参数。
东辰制药自主研发生产的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可选择的定制粒径范围大,分布均匀,表面圆整光滑,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低脆碎度,以及可控的吸水率,是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理想载体,可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样品。
东辰制药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型号分类(指标供参考):
东辰制药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电镜图:
常用的微丸包衣材料
目前,用于固体制剂包衣的聚合物主要有纤维素类和丙烯酸树脂类。常将聚合物制成水分散体或有机溶液,相比有机溶液包衣液粘度大、成膜速率慢和能耗大等缺点,水分散体能克服这些缺点因而更加广泛应用于薄膜包衣中。
挑选合适包衣材料时,一般通过测试聚合物的渗透性、延展性等性能,再根据工艺要求选择。
1.纤维素类
用于缓控释包衣的纤维素类主要是乙基纤维素。亚什兰Aqualon™乙基纤维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它通常作为一种不膨胀,水不溶性组分用于骨架或包衣中。
亚什兰Aqualon™乙基纤维素可自身或与水溶性成分组合制备膜控缓释包衣。改善了可压性的Aqualon™ T10乙基纤维素,其成型性和粉末流动性得以优化。亚什兰进口乙基纤维素关联登记号:F20180001201,国产登记号:F20180001191。
2.丙烯酸树脂类
Vikram生产的DRUGCOAT®丙烯酸树脂聚合物的柔韧性优于乙基纤维素类包衣材料,比较适合作为压片微丸的包衣材料。
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镁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采用甲基丙烯酸工具为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其肠溶包衣膜的Vickers值优选为小于8,所得膜的柔韧性好,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和保护微丸的作用。美国MiddleBrook的阿莫西林脉冲片,其释放过程由1个速释和2个膜控型微丸控制的脉冲释放组成。第一个脉冲释放是速释颗粒的药物释放所致,第二个脉冲释放以L30D -55(vikram对应型号为L 30D)为包衣液的微丸控制,在小肠(pH>5.5)开始释药,第三个脉冲释放是以S100为包衣膜的微丸,控制在pH>7的结肠开始释药。
DRUGCOAT®丙烯酸树脂各型号及其特点见下表。其中L30D已取得登记号:F20190000702,可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样品。
微丸压片填充剂
微丸压片时,需加入各种惰性填充剂,以辅助片剂成型,并避免压力对膜控微丸的破坏。辅料的加入应起到在较低压力下提高微丸片剂硬度的作用,并保证片剂能迅速崩解,且不影响释药行为。此外,所选辅料应能与包衣微丸均匀混合,以避免压片时发生分层现象而影响微丸制剂的含量均一性。
1.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MCC)具有优良的弹性系数和抗张强度,是微丸压片常用的填充/粘合剂。例如东辰制药生产的高成型性MCC型号TONCELLUS® TF525(登记号F20180000805),只需较小的压力即可压出满意硬度的片剂,适用于对压力敏感的药物和包衣颗粒等受压易被破坏的压片填充剂。TONCELLUS® TLF525的成型性显著优于TONCELLUS® TC101,可有效避免压片体系的分离,制得含量均一性较好的微丸制剂。
更多微晶纤维素型号请看下表(指标供参考)。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样品。
2.甘露醇
武田公司的兰索拉唑口崩片采用空白丸芯上药后报隔离层衣,可采用vikram L30D和 FS30D水分散体分别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制备2种肠溶微丸,将用作填充剂的辅料甘露醇、MCC等通过流化床制粒,再将包衣肠溶微丸和经过制粒的辅料颗粒混合压片,制备的片剂经溶出度试验表明耐酸性良好,包衣膜受压未破裂。
安斯泰来生产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口崩片则是将缓释包衣微丸、甘露醇和乳糖等填充剂在流化床内进行混合、制粒。
优普惠作为SPI Pharma甘露醇在国内唯一的代理商,欢迎有需要的客户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样品。
Copyright © 2025 深圳市优普惠药品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23-0304